網頁

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

常常吃冰會怎麼樣?

幾年前曾經聽到一則新聞:南部有一位八九歲的小女孩,每天至少吵著要爺爺奶奶買一次或甚至兩次的挫冰,結果後來到醫院檢查出胃癌來。怎麼會這樣呢?這麼小的小孩怎麼還會得癌症?

  其實,仔細回想一下,我們在小的時候,老人家都會給我一些告誡:你要少吃冰,不然對身體不好;不要這樣先吃完熱食再吃冰水,會拉肚子。這是為什麼呢?

  單純的叮嚀對小孩子來說,只會被他們抛到腦後,轉眼間就會忘記了。即便,我們苦口婆心地講解完為什麼,隔一天後就記不得了。如果,我們回過頭來問自己,我們自己有做到老人家的告誡嗎?答案常常是沒有,而且自認有理智的我們,也常會覺得這又沒什麼,幹嘛要嚴格遵守呢!

  但是我們若是從胃的結構來看待冰品這件事,可能會發現到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狀況。從生理學或解剖學的觀點來看胃,胃是一個囊袋(如右圖),是由許多平滑肌所組成的。平滑肌和我們手腳的肌肉一樣都是由肌肉纖維所組成的,只是平滑肌並不會受到我們大腦的控制。

  當我們要跑步或是躲避危險時,心跳要加速,把血液打到手腳的肌肉中,我們才會有力氣去完成想要的動作。同理可知,胃在消化食物的時候,也是需要心臟的幫忙,運送大量的血液到胃部來。我們都知道身體的體溫其實是由血液來幫忙維持的,那也就是說,當大量的血液送到胃部時,胃應該是相當溫暖的,甚至可以說像運動後手腳發熱一樣很熱。

  那這個時候,我們吃完熱食再把冰品吃下肚子,那會發生什麼事呢?第一,胃在磨碎食物的過程中,需要血液來蠕動,也需要保持溫暖來讓血液能順利地進入每一塊平滑肌,當冰品進入胃部之後,我們就會需要更多溫暖的血液進入胃的平滑肌中,來保持胃部的溫度。第二,當冰品讓胃部的溫度降得太低時,因為血液和溫度的不足,會讓胃酸的分泌變少,當胃酸變少以後,食物混合胃酸的PH值不夠低時,食物的分解和消化就會有問題,也就是說,食物會在胃和小腸中變腐敗,也許只是會放許多臭屁,也許嚴重一點會引起腹瀉。

  這也是老人家為什麼會常常告誡我們不要先吃熱食再吃冰品的原因,因為食物會在胃和小腸中腐敗,不僅無法吸收,甚至容易引起腸道菌群的不平衡而腹瀉。那常常吃冰會怎麼樣呢?

  如果只是一餐吃冰,那身體還能夠自己調整回來,但是像那個小朋友一樣天天吃很多冰的話,胃部不夠溫暖,常常要調動其他器官的血液來保持溫暖,久了必定會造成身體上的疾病。其中最常見的是痿縮性胃炎,也就是說,因為胃在長期缺血的情況下,造成了痿縮性的胃炎,因為胃缺血時,必然會一些胃的組織得不到血液中的氧氣和食物能量,而代謝後的廢棄物又不能排出胃組織中,於是該組織便會逐漸痿縮。大家不要小看這種痿縮性胃炎,在大陸廣大的人口中,醫學界發現大部份的胃癌都是由這種痿縮性胃炎發展出來的。從這一點來看,南部的這位小朋友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長期吃冰才會得到痿縮性胃炎,持續地胃發炎,才慢慢發展成胃癌,這樣就合乎邏輯了。

  或許,不吃冰品就無法滿足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慾,然而卻可以免除自己未來的一些病痛,那病痛和口腹之慾,我們要選擇哪一個,自己內心的心平就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