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和網路上充滿著各種有關養生保健和健康的新聞和秘方,然而這些到底那些可以被接受?哪些只是一些謠傳的錯誤訊息呢?本文中把老吳家四代以來的病痛經驗和解決方法,寫成文字供大家參考,都是真實的案例。生老病死是人生必備的四堂課,雖然生和死是我們所不能掌控的,但是我們可選擇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的品質,讓老和病對我們的影響降到最低。
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
是餓?還是渴?
在賴宇凡的書中,有提到一點:當我們覺得肚子餓的時候,會一直想吃東西,有時候是渴而不是餓。幾個月前在剛開始調整自己飲食的時候,我其實並不相信這一點,也覺得就是肚子餓了想吃東西,身體的訊號怎麼會給錯誤的呢?尤其是我有胃潰瘍的問題,一段時間不吃東西就會胃不舒服,這難道也是渴嗎?
當我照著她的書開始整天小口小口地喝水之後幾個星期時,我驚然發現自己真的會有愈來愈渴的感覺,而且自己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很容易肚子餓,雖然該吃飯的時間一到還是要準時吃東西,但是那種一直肚子餓和想找東西吃的現象不見了。
我覺得有點神奇,也嘗試著多做一些實驗。後來,真的發現整天一直小口小口地喝水真的會讓自己的食慾降低。有幾次在我覺得肚子餓的時候,並沒有馬上去吃東西,反而先喝兩口水,等一會再喝兩口水,結果過了一會兒我就不覺得餓也不用馬上吃東西,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。有一天,我向老婆解釋胃酸和胃潰瘍發生的原因時,我說著說著就突然想通了為什麼喝水可以降低食慾?!
對胃來說,無論是渴了或是餓了,都只能發出想吃東西這一種信號給大腦,除非是身體發出比較嚴重缺水的警訊,大腦才會有口渴的感覺出來。那為什麼胃缺水的反應和餓了的反應是相同的呢?這個原因來自己於胃的結構:我們的胃壁是有很多的X摺的,為了防胃壁被胃酸所侵蝕,我們的胃壁上面有著一層的黏膜,黏膜的外面才是胃酸和食物的所在。
當餓了的時候,是因為我們身體的血糖和血脂肪下降,已經不足以支撐身體的活動時,就會發出這樣的警訊。而我們在胃消化完食物,而且長時間不喝水的時候,其實胃壁上的黏膜就開始擋不住胃酸了,一旦胃壁(蛋白質)接觸到胃酸時也會像食物一般被分解,這就是潰瘍。
若有人曾經吐過胃酸的話,就會知道胃酸並不是像水一樣容易流動,而是有黏稠度的。換句話說,一旦胃酸留在胃壁的皺摺上的時候,並不會因為人體的活動或胃的蠕動而往下流,那自然就很容易侵蝕胃壁造成胃潰瘍了。如果這時候我們能夠喝一些水,或者說在飯後二小時開始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水,這些水在胃壁上沖刷這些胃酸,一來稀釋了胃酸,二來也把胃酸沖離了胃壁,這時候胃就不會潰瘍.一旦胃壁被侵蝕的跡象時,不管原因是因為餓太久或是水沒有沖刷胃酸,都會發出餓的訊息到大腦,讓我們趕快去找東西吃。
所以,每當我們有肚子餓和一直想找東西吃的感覺出現的時候,第一件事情不是馬上去找食物,而是應該仔細回想上一口水是什麼時候喝的,我難道真的是肚子餓嗎?還是只是口渴而已。如果,我們能夠分辨出是餓還是渴,那我們就不會攝取過多的食物,造成肥胖的現象,也不會有後來的糖尿病或心臟病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